体质测量与评价标准表
常见球类运动竞赛规则
 
[位置名称]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部  新闻动态
上应大体教部尹小俭: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发布时间: 2022-04-29 浏览次数: 152


425日,《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刊发了我校体育教育部教授尹小俭署名文章《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儿童青少年健康对于实现“健康中国”意义重大,但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呈现多发、高发和低龄化趋势,环境、家庭和个人生活行为方式等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给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诸多难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更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鉴于体力活动对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应该紧握“体力活动”抓手,积极探索通过体力活动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增进健康是提高社会人口素质的基础,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的促进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昌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逐渐下降,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导致的体力活动不足情况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鉴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改善其健康水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以确保儿童青少年群体的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形式、锻炼条件。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体育教育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力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其免疫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体力活动习惯,减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关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发展,并深入探讨其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及进一步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

1、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严峻形势

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历来广受社会关注,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该群体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近视率居高不下、体力活动水平严重下滑等现象更是引发全民担忧。《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2019年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6%,问题非常突出。20219月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营养状况改善,身体形态指标持续向好,肺活量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但仍然存在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下降、身体素质下滑等一些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近些年各种报道和研究中显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出,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导致以上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水平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差异、营养摄入的改变等,但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缺乏体力活动却是引发这些负面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在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明确显示。

在世界范围内,体力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健康威胁因素,由此引起的身体素质下降、心肺功能减弱,以及慢性疾病风险增高等健康问题也已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缺乏体力活动已成为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占全球死亡归因的6%),仅次于高血压、烟草使用和高血糖。一项对人群体力活动的跟踪研究发现,体力活动水平持续性下降在最近十几年内明显向低龄化趋势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水平。该趋势在我国同样得到体现,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已经出现下滑趋势,距离至今的三十多年中,体力活动水平虽略有起伏,但总体呈现出的下降趋势却未被遏制。即使从横向角度去进行比较,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差距。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为37.66 min/d,而美国儿童青少年为48 min/d,加拿大为59 min/d,英国儿童青少年为60.5 min/d。必须意识到,以上提到的国家,只有英国儿童青少年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力活动标准(60.0 min/d)。

鉴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低龄化趋势发展的危险性,为深入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改善体力活动水平提供支持,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于20189—12月在华东区(上海市)、西北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华北区(山西省太原市)、华中区(湖南省长沙市)、西南区(云南省昆明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华南区(广东省广州市),按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在中小学各个年级随机抽取样本,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对被试进行体力状况、个人信息调查,同时对被试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共获得4269份有效数据。根据前期研究基础以及测试结果,研究组成员撰写了包括本述评在内的4篇研究论文,分析和探讨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提供参考借鉴。

2 、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健康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对体力活动之于健康的益处认知逐步深入,诸多研究就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健康指标存在的关联进行了详细论述,特别是体力活动与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Warburton等研究显示,定期且具有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是25种以上慢性疾病和过早死亡的有效预防措施,其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最为有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功效不可低估。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因心血管功能的复杂性,把心血管疾病发生致因单纯地归结于体力活动不足是片面的,但积极进行中低强度、长时间、高频率的体力活动确实可以减少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此外,体力活动与营养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比较丰富。李晓彤等通过对2881214岁青少年测量7 d体力活动水平,探求体力活动对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肥胖呈负相关。Dimitri等进行的追踪研究发现,持续和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瘦体重和减少脂肪量,并改善其成年后的长期健康状况。还有一些研究针对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骨健康关系,如Bland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强度呈正相关,尤其是与髋部和股骨的骨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还有研究证实,参加体力活动有助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最大限度地增加骨量,同时还有助于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重,并减少与体重有关的关节磨损和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率。

 其次,随着儿童青少年群体心理问题日趋受到关注,诸多研究开始聚焦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之间的关系。如李婷婷等研究指出,抑郁与体力活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Conn综合了3 289名被试的数据,得出焦虑与体力活动之间存在负相关。但一项疫情期间的研究显示,研究者在抽取1 647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被试在疫情期间体力活动不足明显,但抑郁状况并无明显增加。还有一篇研究综述指出,体力活动干预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但只是体现在“自尊”维度,即自尊水平与体力活动不足呈负相关,长时间的久坐行为导致儿童青少年自尊水平较低。至于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状、进食障碍症状和焦虑症状等,各类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结论。

 综上所述,多数研究结果证明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改善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具体到强度、频率、时间等指标的量化结果,需要更为精确的探讨。而在心理健康与体力活动关系层面,各类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基于国情的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本土化”研究必须被高度重视,即遵循儿童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要参照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又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其中特别体现在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板块,更要遵循以上原则。

 3、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

 基于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世界诸多组织、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WHO制定的《儿童青少年(5~17岁)体力活动指南》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包括玩耍、游戏、体育竞赛、交通、日常生活活动、休闲、体育锻炼等活动,并且推荐了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体力活动标准:改善健康更加有益的体力活动,每天至少累计60 min ;每周应进行至少3次增长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健康的高强度体力活动。美国相关学者和机构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改善体力活动水平开展了大量研究,从教育、临床等多角度关注儿童青少年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中的体力活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517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最新发布的要求中,每天进行至少60 min 以上的有氧体力活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促进肌肉力量和增强骨骼发育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日本2017年出台的《体育基本计划(2017—2022年)》对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时间、强度和内容提出了要求,认为儿童青少年应该保证每天60min以上的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活动,有氧运动和肌肉力量促进的活动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都很关键。英国健康发展委员会对518岁儿童青少年提出的体力活动的推荐量为每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至少1 h ;强壮肌肉的体力活动及强壮骨骼的体力活动要达到至少每周3次;尽可能减少长时间的静坐活动。加拿大发布的体力活动指南指出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积累60 min的中等至剧烈体力活动,包括各种有氧活动;每周至少3 d应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及肌肉和骨骼强化活动;每天应有几个小时的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轻体力活动;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 h;用额外的适度到剧烈的身体活动来取代久坐行为和轻度身体活动。我国研究人员结合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锻炼习惯、课程学习等特点,制定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推荐身体健康的 617 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应积累60 min 以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3 d 以上高强度体力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健康的抗阻活动。

 国内外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和标准均为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推荐了体力活动水平的的强度、时间、频率以及项目。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体力活动水平应为中高强度,每次活动要保证60 min左右,每周的频率应在3次,且项目包含有氧运动和肌肉力量练习。这些科学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制定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措施的科学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各少数民族地域分布广阔的实际状况,应该制定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指南,以便可以更为精准地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鉴于以上分析,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应该紧握“体力活动”这一抓手,以“家校社”联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的意识,保障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条件,提升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氛围,最终形成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改善机制。通过这样的机制和具体措施,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健康意识的层面筑牢防线,为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为推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尹小俭, 任珊珊. 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4): 481-485]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